6月20日,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時期產業工人代表與中外記者見面會,邀請5名新時期產業工人代表圍繞“做新時期知識型、技能型、創新型勞動者”主題,分享各自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、孜孜以求、不斷創新的歷程,為打造“大國重器”作出的獨特貢獻,深入詮釋新時期產業工人的責任擔當和精神追求。全國“最美職工”、國網浙江電力員工黃金娟參加見面會并接受媒體采訪。

人民日報、新華社、中央廣播電視總臺、光明日報、經濟日報、工人日報、中國日報、央廣網、中工網等中央主要新聞媒體和新聞網站,澳門日報等港澳臺新聞媒體近50人出席了本次活動。
立足崗位創新,推動技術標準走向世界
黃金娟在自我介紹時表示,自己從事電能表鑒定工作,為每一塊電表的計量準確可靠把關,為每一位客戶的計費公平公正做保障。以前電能表的檢定普遍采用傳統人工作業,2007年以來,她帶領團隊成功研發了電能表智能化檢定系統,實現了計量檢定由人工向智能自動化的跨越式發展,成果在國內外得到推廣應用,并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。她覺得,創新不全是高大上的事情,創新的平臺就是自己的崗位,就是解決實際工作當中的問題。技術工人不僅在技術上要創新,還需要在標準化建設中創新。“目前我正帶領團隊積極申請電能表智能化質量檢定技術的國際標準,希望將我們自主研發的成果確立為世界通用的技術標準,為中國創造做貢獻。”
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采訪時,黃金娟說,自己經歷了40年改革開放,見證了我們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,現在我們產業工人越來越受到重視,崗位創新條件也越來越好,反映了黨和國家對產業工人的關懷與培養。自己作為一線工人,能夠走上國家科技進步獎的領獎臺,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技能人才重視。“2018年1月8日,我走進人民大會堂,和眾多的院士、專家一起參加全國科技進步獎勵大會,接過獎牌的那一刻我的眼眶濕潤了,內心抑制不住地激動,我為自己是一名產業工人感到無比的高興。”
奮斗過程中,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
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記者采訪時,黃金娟表示,作為女性工人要努力找到工作與家庭之間的平衡點,并分享了自己的三點感悟:第一,作為女性工人,工作對我們來說沒有區別的對待,我們只能全力以赴。第二,問題和困難不可怕,只要方向是對的,問題和困難越多,說明這個事情干成的意義越大。每當遇到困難和挫折時,我就這樣勉勵自己。第三,一旦認定了方向,一定要堅持到底,不要輕易退縮,做到沒有遺憾。在整個奮斗過程中,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沒有遺憾。
創新的道路上,信心比金子更重要
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采訪時,黃金娟說,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勞動模范,對自己影響最大是從上海港碼頭工人成長起來的科技精英,“改革先鋒”“港口裝卸自動化的創新者”包起帆同志。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的優秀品質,特別是他堅定執著的創新攻堅精神,他曾說過“在創新的道路上,信心比金子更重要”。雖然他沒有高學歷,但是憑借刻苦努力,帶領團隊六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,真的是很了不起。他的行為激勵我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不斷前行。
媒體對黃金娟等一線工人給予高度評價。人民日報刊發長篇通訊《新時代呼喚“大國工匠”》,指出“新時期產業工人們,掌握著專業技術技能,傳承勞模精神,成就中國速度中國精度,矢志創新探索,成長為復合型高技能人才,他們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,為打造‘大國重器’作出了獨特的貢獻。”中央電視臺播發《新聞聯播》報道,盛贊“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、不斷創新,以自己的一技之長,詮釋新時期產業工人的責任擔當和精神追求,唱響了新時代勞動者之歌。”新華社刊發通訊《爭做新時代的“大國工匠”》,評價“新時代,有這樣一批產業工人,堅守崗位練技能,扎根基層做建設,投身一線講奉獻,詮釋著新時代‘大國工匠’的責任擔當和精神追求。”